
中国邮轮产业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期。国际邮轮协会(CLIA)数据预测显示武汉配资网,2027年亚太邮轮客运量将突破500万人次,中国将成为核心增长极。
好风凭借力,盛会启新程。11月7日至8日,第十八届中国邮轮产业发展大会(CCS18)将在广州南沙举办。本次大会以“未来已来,邮此启航”为主题,聚焦全球邮轮产业格局重构中的中国机遇,汇聚国际邮轮集团、港口运营商、船舶制造商、文旅企业及政策研究机构等全产业链主体,通过政策解读、成果展示、供需对接、趋势研讨等多元形式,共同挖掘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潜能,助力中国邮轮产业迈向第二个“黄金十年”。

政策筑基产业勃兴,中国邮轮发展势头正盛
邮轮经济作为海洋强国、交通强国、旅游强国和先进制造业的组成部分,始终受到高度重视。近年来,国家接连出台邮轮入境免签、国际邮轮在华靠港补给、交通文旅融合发展等政策,为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。
据中国交通运输协会邮轮游艇分会(CCYIA)统计,目前全国已经建成国际邮轮码头16个,35个泊位,基础设施持续完善;国产邮轮制造高速发展,中船集团外高桥造船建造的第二艘大型邮轮“爱达花城”号正式进入公共区域天花封板全面施工阶段,较首制船同期提前5个月;首艘国产大型邮轮“爱达·魔都号”自2024年1月1日运营至2025年9月,成功运行超过150个航次,接待旅客数量超过110万人次。

产业高速发展的动力源于旺盛的市场需求。据统计,今年1-9月,全国接待国际邮轮旅客总量204.72万人次(102.36万人),同比增长28%;全国接待邮轮376艘次,增长13%。与此同时,为满足产业高速发展的人才需求和业务缺口,全国已有148所院校开辟邮轮相关专业,超2000家国际旅行社开展邮轮销售业务。
锚定南沙聚势湾区,打造邮轮经济协同样板
粤港澳大湾区,是中国邮轮产业版图中极具潜力的增长极。这片热土上,香港启德、深圳招商蛇口、广州南沙三大邮轮母港各具优势——香港启德可停靠22万吨级巨型邮轮,深圳母港拥有多类型泊位适配不同航线需求,而广州南沙国际邮轮母港更以1600米规划岸线、4个10万至22.5万总吨泊位的规模,成为亚洲最大邮轮母港综合体之一。
作为“湾区之心”,广州南沙的区位优势与产业布局也相当亮眼。去年,南沙国际邮轮母港与爱达邮轮签约,确定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“爱达花城”号将于2026年底以南沙为主要母港开展常态化运营,这一合作将为区域带来全新发展面貌。

正是看中南沙作为国家级新区、自贸试验片区的多重优势,CCS18再次选择落子于此。中国交通运输协会邮轮游艇分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郑炜航表示,大会将向国内外邮轮业界集中展示南沙开发开放新局面,加快聚集邮轮产业资源、打造南沙邮轮全产业链,为广州、广东、华南邮轮经济发展带来新机遇。
“大湾区邮轮产业应该握指成拳、串珠成链,实现融合发展。”郑炜航建议,未来大湾区邮轮产业一方面需由政府牵头制定统一政策与线路规划,推动“三地一站式”服务,打造优势互补的国际邮轮旅游圈;另一方面应引导三大母港错位发展、协同合作,从单一港口运营转向港口集群建设,实现航线共享、客源互送,让大湾区居民共享产业发展红利。同时,深化口岸通关便利化合作、壮大邮轮补给贸易,将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条,释放湾区协同效应。

精准破解发展困局,搭建产业合作高地
2025年是我国邮轮产业发展的重要节点,作为2026年迈入第二个黄金十年的谋划之年、布局之年,邮轮产业链供应链正逢新的发展机遇。本届中国邮轮产业发展大会的几大亮点,恰是精准对接产业需求的“破局之举”。
标准制定实现突破。由多部门联合编制的《国际邮轮食品通则》团体标准将在会上正式发布。这是中国首次出台邮轮食品领域团体标准,填补了国内外该领域标准空白,为邮轮食品安全、营养健康立下“标尺”;中国船级社与中交协邮轮游艇分会也将签订战略合作协议,未来将共同推进邮轮、游艇、游船星级服务标准体系建设,以标准引领产业升级。
供应链协同再添新动能。爱达邮轮与星旅远洋将联合举办2025年度供应商大会,发布2025-2026年核心采购需求,覆盖船舶海事、酒店运营、IT技术服务等五大领域,为产业链企业搭建开放对接平台;晓熹国际控股集团与广州港集团商旅公司签约合作,将进一步完善广州邮轮船供服务体系;《邮轮采购合规・诚信・质量联合宣言》的签署,更将为供应链公平有序发展筑牢信用根基。
新业态探索打开新空间。大会首次举办康养型邮轮发展圆桌会,汇聚中医、旅游、康养领域专家,共探“旅游+康养”融合路径,顺应银发经济发展趋势;首次开设的中国国际邮轮食品供采展会,通过“展示+品鉴+对接”的沉浸式场景,推动食品供应链创新升级。
海风正劲,机遇已至。11月7日至8日,让我们汇聚这片充满活力的热土,以第十八届中国邮轮产业发展大会为起点,携手把握邮轮产业黄金机遇,共同书写中国邮轮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!
南方+记者 李心迪

淘配网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